我在上个周末代表居士林少年团到吉隆坡八打灵观音亭参加了上述交流营,与全国各地的佛教青少年工作者交流,深感获益良多。感谢少年团。
我们第一天的活动主要在于自我向内的探索。除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还需学习面对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内在的资源等。第二天的课程主要在于如何与青少年沟通以及导师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探讨了青少年的特质、明白到接纳与聆听在沟通里是很重要的。而作为导师,我们的工作不是指责而是引导青少年去判断、去决择。除此之外,作为青少年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影分享。我们观赏了印顺导师传。虽然之道他写了很多的关于人间佛教理念的书,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导师的身平。心里的感触很深。作为青少年“导师”的我们,是否有像印顺导师般自我充实、成就他人、自我反省与精进行持呢?想起自己虽然发了愿要带动青年、少年学佛,但往往遇到小小的挫折便退心。自己也没有努力深入佛法,更别说实践佛陀的法了。这样的自己,如何让人对三宝生起信心?如何影响青少年乃至儿童学佛?真的很惭愧!
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与大家共勉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