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3, 2009

没有问题,也是一种问题

今早读了欧阳文风在星洲日报言路版的评论,觉得甚有意思,现节录部分和大家分享:

。。。这几年我每年回国演讲,特别是向大专生演讲时,总是感慨万千。我觉得我国许多大学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会问问题。有些问题不是问得无关痛痒,就是词不达意;有者更糟糕,45分钟的演讲之后,完全没有问题可问,台下一对又一对天真无邪的眼睛对着我傻笑。。。如果对课题没有基本背景知识,或缺乏批判精神,或本身没有主见,自然无问题可问。我国的教育制度,从小学到中学,专注背书和考试,难怪考十多个1A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会问问题的学生始终少之又少。我觉得大马教育文化中最荒谬的一点就是SPM考生竟然考多达15或16科。。。美国高中生大概只有7门课,报考大学只有3科。如果一个学生报考15科,他大概只会不停地啃书,背书都来不及,哪有精神、时间去反思与批判?。。。如果整个教育文化根本不重思考、批判与创意,只求背书,学生自然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因为会问一个好的问题,也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巧。。。。

针对这点,我有共鸣。其实之前教育部说要把SPM考试限制在10科,基本上我是非常认同的。但是可以伸缩性地就是让学习能力更好的学生可以多选几科来考(考20科也是他家的事),不用限制在10科内,但是当要遴选奖学金人选时,就以7-10科必然科的成绩来评比(针对所选修的科系要求,比如医科奖学金申请者必须以化学、生物、数学科成绩列为必然科)。这样既让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发展,能力稍微差些的就可以专注在某些科目上,而且学生在选修考试科目组合时会更谨慎,训练他们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然后如果遴选制度不以谁考更多A1为标准,相信学生也不会为了“比一比”而拼命报考很多科目。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体系要鼓励学生多思考。不管是大学也好,中学也罢,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和批判的能力。

说真的,考试成绩考得超好,真的就可以从此前途无忧了吗?不见得吧?很多时候,成功与否更取决于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挫败的承受度、勇气、坚忍、耐力等。其中,会不会问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的能力。我记得之前我在参加一个学术论坛和一位教授聊天交流时他提到:“You need to ask the right question in research。”问题问对了,方向才会正确。不断地提问,迫使我们不断地自我批判,思考更好的方法。流动的水,才是有生命的活水。没有问题,就好比一滩死水!做研究如此,人生更是如此。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1 comment:

Sophia said...

嘻,记得几年前我也跟您说过同样的问题。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