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的课《圆满无上的佛道》谈到的是菩萨道。俊达师兄一开始就问:谁想成佛?(我当然举手)接着他又问:为什么想成佛?于是举手和不举手的人都各给答案。他再问:你肯定吗?
问了这些后,他不予点评,而是直接进入课程内容(后面有乾坤的)。他开宗明义地说菩萨道的本怀是: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恩,我很熟悉的说法。修菩萨道的人都是这样的。)接着他就进入六度的部分。首先我们谈到的是救济(布施)的方法。在提到布施内财的时候,我们探讨了器官捐献的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忧虑:佛教里有一种说法,既人死后的八小时内,避免移动亡者的身体,因为四大在分解的过程是会痛的,万一一念嗔心起,临终就掉到恶道去。俊达师兄说,这个问题,佛教里的确有这种说法,尤其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在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之下也是有这样说法。可是如果我们看南传佛教,他们认为人一死,此生的最后一个心念‘死亡心’与新生命的第一个心念‘结生心’之间是无间的,即紧密连结,没有缝隙。既然如此,怎么还会感受到之前身体的痛楚?所以南传佛教的斯里兰卡在器官捐献方面是佼佼者。另,他也指出马佛青在过去要推广器官捐献的时候,继承法师曾就此事请教印顺导师,印顺导师的看法是(用俊达师兄的比喻说明):如果我们关在一个密室里,与外界没有联系,那么外面发生什么事情,在里头的我们一概没法探知。就好比人死后,当医生宣布脑死(而非呼吸停止),眼耳鼻舍身皆失去作用。那么我们的意根在这个当下也无法起什么作用(独头意识),所以痛之说从何而来?如果会痛,可能的说法,不是来自身体的痛,而是对生前的物件、人事执著而造成的痛楚。俊达师兄补充说,对死后会感到忧虑,怕掉落恶道者,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对法的信心不够。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在生活中实践佛法。(听到这里,我有胸口又被打一拳的感觉。惭愧!)他提出一个故事来讲解。一位弟子问佛陀:“一个人在闹市中行走,如果意外被车撞死,临终来不及作意,那么会投生到哪里去?”佛陀的回答是:一棵朝东方生长的大树,如果它的树干被砍断,请问这树干会掉向哪里?所以如果一个人累积足够的善和福德,是不用担心自己死后的问题。他还说只要持好五戒修好十善,是guarantee会生在人天。我们对佛法要有这样的信心。
在提到救济的意义时,他问我们为什么要救济?有回答减少贪,我回答要培养自己的福德。俊达师兄说我的答案在这里不对。(为什么?)他说在菩萨道的修学中,救济是因为‘不忍众生苦’,没有一个布施的人,接受布施的对象,没有布施的物品,哪里来的‘培养自己的福德’?换句话说,菩萨在行布施的时候是以众生为出发点,在缘起性空的观点下去做的。培养自己福德的布施是人天乘行者的出发点,故在谈菩萨道的时候不契合菩萨道的本怀。(又中一拳,原来我的‘我’还是很强。)那么要怎样培养起‘不忍众生苦’的救济心?他说有七个步骤,但只提出前三个我们容易做到的步骤,即:观一切众生是我们的母亲(因为在三世的观念底下,每一个人都可能曾是我们的亲人眷属),念母恩(母亲养育我们有恩),念报母恩(那么我们应该报答母亲的恩德)。在这样的观念之下,我们会去帮助很多人,因为就像我们看见自己的母亲受难,我们不可能见死不救的。(我自己在这方面有待加强。)
另一个让我五雷轰顶的观念是忍辱中的“无生法忍”。他问:如果你知道今天有一个佛学课程,非常精采,而你有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朋友,母亲突然往生,他很彷徨,那么你会如何抉择?(大部分人选择去陪伴对方,而我是选择会安慰他一下,然后去上课的那种。)俊达师兄说行菩萨道的人,是会为了帮助众生,而忍着自己原本可以证果却不证果位的。(这个说法直接让我重新审查自己的本怀。感觉上我比较偏向自利,很多时候自己还是从一个有‘我’的出发点去做很多事!至于我为什么希望佛法能传扬,坦白说我是因为感念佛陀对我们的恩,尤其在读佛传,说到佛陀怎么为了度众生而用种种的善巧方便而感动。此外,也感动于祖师大德们为了度众生而做的种种努力,所以不希望法脉断在我们的手里,否则就辜负了佛陀和祖师大德们的苦心。至于感受到佛法的受用而希望众生也能受用的感觉是近期才慢慢滋长的。)俊达师兄说,菩萨道入门的方式有三:信愿门、慈悲门、智慧门(进一步了解,点击这里)。一开始修学可以偏重但不可偏废,唯到最后,必须都俱足这三样。听到这里,他问我们是否觉得菩萨道难行?(因为大家都脸青青。)他勉励我们不要害怕。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那么厉害,当下这一生就能成就。(成佛才需要三大阿僧祈劫那么久咯)但正因为菩萨道难行,才显得它的可贵。(想想佛陀,想像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由衷地赞叹啊!)
“成佛的道路是长远的,但是却必须由脚下开始。”不管是二乘行者,或是菩萨道的行者,都必须以人天的修学为基础。(正如太虚大师言:人成即佛成。)如何一步一脚印地走,请看下回分解。
建议阅读:清朝。省庵法师《劝发菩提心文》
2 comments:
haha....真可惜!我错过了这么好的课程!~
那明年六月(暂定) 不要再次错过咯。。。 呵呵。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