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9, 2010

大学之道

最近星洲日报副刊专题报导一系列的本地大专之怪象,让我对"大学"究竟为何而产生兴趣。故在网上"谷歌"一番后从“百度”获得以下释义:

1、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通常设有许多专业,再由几个相近的专业组成系。这里的专科的含义是专门科目,如医科大学、农业大学、林业大学、药科大学、商科大学、高新科技大学等。现代大学的概念,来自英文university(A university is an institution where students study for degrees and where academic research is done)。 
  
2、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3、[古]∶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

西方的“大学”:  
“大学”最早出现在8世纪末,它是社会找到全方位知识的进路。“大学”的拉丁文名字Uni- versitas,是由Versus“趋向”和Unum“一”合成,是“合众为一”的涵义。当时的先知先觉之士,意识到到长久以来的“养士”之风,固然可 以集结“知识分子”,但是,如何聚集“知识”?“知识”究竟有多少?如何能有全方位的知识进路?

当时聪明才智高的人,他们在圣经中的《旧约.创世纪》中, 诠释人的三重祝福。首先是:人的灵魂是上帝的肖像;第二重是:亚当获赐"伴侣";第三重是:上帝将天上飞的鸟、地上走的兽、水中游的鱼都交与人类管理,人 类成了“万物的主人”。当时的学者们依照这三重祝福,认为知识应该包括“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物”三个面向,因而界定“大学”的统一知识,于是 大学三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学院、科学学院的规定因而形成。   

不过学者们发现,在人类历史的潮流中,尚有两大行业没有包含到“大学”之中,那就是“教士”和 “医生”,前者关怀人的灵魂,后者关怀人的肉体。于是除了人文、社会、科学三学院之外,再加上神学院和医学院,就成了综合大学的模型。 

十三世纪初,当巴 黎大学、牛津大学、撒拉曼加大学创立之初,一、二年级的“初阶”是以人文为主;因此人文学院的文、史、哲三系就是大学的“通史”,全校同学都“必修”。 三、四年级的“进阶”则是学生可以深入自己爱好的科目。

东方的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经朱熹编排整理的版本,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 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 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 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


《大学章句》中〈经〉全文如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再格物。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以上皆摘自百度百科)

在这样的比较之下,我发现不管是西方或是东方的模式里,大学之道皆着重在人格的养成。知识与学术研究固然重要,但是人格的发展与完成才是基石。我认为,西方大学创立之初,规定学生第一、二年必修文、史、哲就是为了训练表达和思考的能力,目的在于培育具有批判精神、革新和知古今的人。《大学》里更说明欲齐家治国平天下者,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的途径就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这说明了获得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此外,还进一部阐明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其它的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官员和大学,是否明白“大学之道”呢?

1 comment:

cklim said...

是的,人格培养很重要。看看当今许多白领罪犯就知道教育本质被歪曲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